媒体:该怎样拯救明星声明的公信力
明星声明为何沦为”废纸一张”?
近年来,”律师函警告”成了娱乐圈的标配,但明星声明的公信力却一路下滑。从前是”权威声明”,如今却成了网友口中的”废纸一张”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脱口秀演员孙嘻的吐槽切中要害:”人只要看过假的声明,就很难相信真的了。”确实,从陈羽凡、吴亦凡到李易峰,一个个”翻车”案例让公众对明星声明产生了严重信赖危机。
媒体该怎样帮助明星声明重拾公信力?这不仅关乎娱乐圈的形象,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。当声明被滥用,真相被模糊,最终受害的不仅是明星本人,更是广大公众对信息的判断力。
明星声明的”信赖危机”从何而来?
看看那些”翻车”案例就知道了。陈羽凡上午发声明否认吸毒,下午就被警方通报;吴亦凡信誓旦旦说”我会自己进监狱”,结局真的进去了;李易峰声明中高谈社会责任,转头就被证实嫖娼。这些明目张胆的”硬刚”式谎言,彻底消解了公众对声明的信赖。
更隐蔽的是那些”文字游戏”。”自愿交往”不代表没有伤害,”目前单身”不等于从未恋爱——网友们早已练就”逐字扒声明”的本事。当声明成了”遮羞布”,”狼来了”的故事上演多了,谁还会相信呢?
虚假声明背后的行业乱象
为什么明星和公司明知风险还要发假声明?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朱晓磊律师指出,负面舆情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,影响商业合作和粉丝心情。但难题在于,这种短视的”危机公关”正在摧毁整个行业的信赖基础。
更讽刺的是,有些声明连基本法律条文都能写错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写成”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”。这种低级错误不仅暴露了专业缺失,更让公众怀疑:连文书都不认真,内容能靠谱吗?
拯救公信力,媒体能做什么?
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环节,媒体在重建明星声明公信力上责无旁贷。开门见山说,媒体应当成为”事实核查者”,而不是简单转发声明。遇到争议声明时,可以联系多方信源核实,而不是做传声筒。
接下来要讲,媒体可以建立”声明可信度评价体系”。比如追踪历史声明诚实性,对频繁”翻车”的明星声明加注风险提示。这种持续监督,能倒逼明星更加谨慎对待声明内容。
最重要的是,媒体应当倡导”负责任声明”文化。不盲目追捧第一时刻回应,而是鼓励明星通过法律途径自证清白。当司法机关重点拎出来说与声明冲突时,媒体应客观报道,不偏袒任何一方。
重建信赖需要多方努力
拯救明星声明的公信力,不能只靠媒体单打独斗。律师事务所应严格审核声明内容,对高风险要求敢于说”不”;经纪公司要建立更严谨的声明审核机制;粉丝群体也需要理性看待负面新闻,不给明星”硬刚”的底气。
说到底,声明公信力的崩塌源于诚信缺失,重建则需要时刻和诚意。当明星们学会用事实说话,当媒体坚守客观立场,当公众恢复理性判断,那张被揉皱的”声明纸”,或许才能重新舒展开来。